2006年10月20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焦点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好风凭借力 助我上青云
公证体制改革将推动社会公正和谐
本版策划 王树范 撰稿 仇健 姚力 配图 朱孝钦

  公证体制改革后,我省公证事业迎来生气勃勃的春天。浙江省公证处易名为杭州市东方公证处,杭州市公证处改为……这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其实质意义是公证业正在展开打破行政区域划分,使竞争适度、公平有序的深层改革。本报记者走访方方面面,为读者呈现一个意气风发的浙江省公证业。

  体制改革  公证行业迎来春风
  采访对象:省司法厅公证管理处处长吕华南
  近几年,说起公证,老百姓已不再陌生,工作、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公证的影子。省司法厅公证管理处处长吕华南告诉记者,我国的公证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却很快,尤其是2002年全国上下的公证体制改革和今年3月1日《公证法》的实施,给公证行业带来了莫大的变化。
  《公证法》实施前的20多年,公证行业的法律依据一直是1982年颁布的《公证暂行条例》,立法的滞后性约束了公证行业的发展。2002年,全国进行公证体制改革后,我省5家公证处改为合作制,73家公证处改为事业编制,另有19家公证处保留原先的行政体制。
  这一改革给公证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成为一个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后,公证处更重视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吕华南说,不少公证处都开始探索新的服务领域,企业改制、企业重组、夫妻财产公证、网上证据保全,这些新的、高难度的业务都进入了不少公证处的业务领域。去年,杭州市上城区公证处的两名公证员历时1个多月,为一家企业资产、资金的流转办理了全程公证,其中涉及多个法律和税务领域,专业化程度颇高。
  同时,公证员的职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2000年,我省公证员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是18.3%,到去年底已达到了58.73%。在一些省份公证员大量流失的同时,我省的公证员队伍却从2003年的274人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351人,并预计在2010年达到500人。
  今年3月1日《公证法》实施后,为了配合“公证机构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的规定,我省对各公证处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对公证处的名称也按《公证法》的要求和司法部《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了变更,淡化了原先的行政层级色彩。吕华南说,这更有利于公证行业的适度竞争和公平有序。
  在实践中,公证行业的发展,不仅仅关乎某个当事人的利益,而且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少矛盾纠纷因公证的及时介入而得到了预防。据了解,去年我省某县一年的房屋交易量为4000多套,因为没有办理公证的要求,其中涉及诉讼的有40多套,占到百分之一。而杭州市的房管部门规定在房屋交易中要办理公证,其中涉及诉讼的比例只有万分之一。公证的效用显而易见。
  说起公证行业的发展前景,吕华南充满期待地说,这是一个前景非常广阔的行业,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领域离不开公证带来的便利和法律保护。它的健康发展,也必定能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货比三家  放心安心办理公证
  采访对象:前来办理公证的陈老太太
  为了体验办理公证的感觉,记者来到杭州市公证处(即将更名为杭州市国立公证处)。一出电梯口,记者就感受到里面的热闹气氛,柜台口围满了前来办理业务和咨询的老百姓,虽然忙碌,但秩序井然。
  人群中,记者发现了一位老太太,便和她攀谈起来。老太太姓陈,家住杭州城西的翠苑小区,是一名退休教师,来咨询关于遗嘱公证事项。
  自去年老伴突然撒手而去后,老太太就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老太太有两儿一女,但因为生活还能自理,这些年来都一个人住。最近,老太太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安排一下。通过什么方式呢?想来想去还是办个遗嘱公证比较保险。
  说明了来意,公证处的接待人员告诉老太太,办理遗嘱公证需要准备身份证明、户籍证明、财产证明,有房产的,要带上三证;有存款的,要备好银行存单。其实,这些情况老太太早就知道了,因为之前,她已去另外的公证处咨询过了。老太太说,一方面,她想找个牢靠的公证处,另一方面,她想看看价钱方面还有没有商量的余地。
  之前跑了两家公证处,都被告知办理遗嘱公证要300元钱,但习惯了买东西要还价的老太太总希望能够便宜一点。当工作人员耐心地告诉老太太,公证价格是统一价,老太太认为这里服务挺好的,才决定就在这儿办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老太太步履轻松地走出了办公室。她告诉记者,办证过程非常顺利,公证员的态度也很好,所有的一切比她想像得要轻松很多,比如她以前一直决定不下来的财产分配问题,竟在这个严肃的环境里,轻松地作出了决定。老太太说,以前,她总觉得办公证的是很大很大的事,和她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搭不上边,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了竟时髦了一把。

  摘掉帽子  打破基层单位瓶颈
  采访对象:杭州市拱墅区公证处主任俞建英
  近两个月,杭州市拱墅区公证处主任俞建英看报时会特别留意房产广告,因为她在为调整更名后的公证处重新选址。
  说起我省今年公证机构的调整、更名,俞建英说,这是让人欢欣鼓舞的,“不要以为只是给公证处换个好听的名字。实际上,这个细微的变化,却打破了多年困扰区公证处发展的瓶颈。”
  因为原名为“拱墅区公证处”,不少老百姓,甚至一些机关干部都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区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的效力低于省市公证处的。虽然俞建英和公证员们一次又一次地耐心解释,公证处的不少业务还是流失了。还有不少人对区公证处能否办理涉外公证表示怀疑,这导致了区公证处的平均涉外办证量一般都低于省市公证处,一些大型对外活动也不会把区公证处当成合作考虑对象。
  “虽然服务是一样的,但仅仅名称的不同,导致了这三类公证处实际上地位的不平等,区公证处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要追赶省市公证处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公证机构的调整和更名,轻而易举地消除了区公证处发展的软肋,打消了俞建英的担忧,“没有了省市区三类公证处的区别,消除了老百姓的误解,当事人的选择范围更广,各公证处的机会也均等,有利于原先的区公证处进入新的公证领域,拓宽服务范围。”
  “整合和更名是一贴良药,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次改革。”说起公证处今后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俞建英归结为两个字:质量。她说,质量不仅是指办证质量,而且还包括服务质量等软性指标。只有质量提高了,公证处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我们公证处而言,首要是打造一支‘坚持信念、精通业务、维护公正、恪守诚信’的公证队伍。不仅要培养公证员的合作、团队、服务、分享意识,而且要提高公证员的个人修养、业务素质,努力使公证员成为诚信的化身。”

  大胆改革  事业更上一层楼
  采访对象:嘉兴市公证处主任朱樾
  当我省,乃至全国大多数公证处仍在行政体制的框架中缓慢前行时,2000年,嘉兴市公证处顺应市场需求,率先将公证处由行政体制改革为事业体制,并实施了企业化管理。这一改革给嘉兴市公证处带来的变化非常明显。
  公证处的7名公证员仔细思量后,放弃了铁饭碗留在公证处。而为了适应市场机制的运作,朱樾给大家下了死命令:2006年前,公证员必须达到本科学历。公证员有了“不适应就会被淘汰”的压力,绷紧了弦提高自己的素质。目前,嘉兴市公证处的公证员全都达到了本科以上学历,业务水平和办证质量由此有了很大提高。
  来嘉兴市公证处办理公证的老百姓或许都会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亲切、方便。改制后,为了更适应市场需求,除了提高办证质量,公证处还在服务上下足了功夫。无论是前台的接待还是公证书的办理,只要走进公证处,老百姓就能看到工作人员亲切的微笑,得到贴心的服务。
  质量加服务,嘉兴市公证处在老百姓中建立了牢固的公信力,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公证处”等荣誉称号,业务量更是有了大幅提高。改制前,公证处一年办理公证7000多件;近几年,他们每年办证1万多件。今年到昨天为止,办证量已达到了9000多件。
  朱樾告诉记者,近日,嘉兴市公证处将更名为嘉兴市誉天公证处,目前许多工作还在安排中。他说,随着公证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公证行业将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新闻链接:
  公证处纷纷更名

  最近,杭州市老城区的部分公证处都酝酿着搬迁。细心的老百姓会发现,老城区有5个区公证处正在进行整合,很快就变成2个公证处了,而且会换上新名字。为配合《公证法》3月1日的实施,我省公证行业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数量由原先的97家调整为91家,设区的市公证机构统一划归一级司法行政部门管理,而且名称上也淡化了行政层级色彩。
  今年2月14日,原先的浙江省公证处成为全国第一家经司法部核准的、按照《公证法》调整的公证处,更名为杭州市东方公证处。4月30日,我省的公证机构设置调整方案率先通过司法部的核准,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杭州老城区的5个区公证处经调整后,变成杭州市西湖公证处和杭州市钱塘公证处,原先的滨江区公证处更名为杭州市之江公证处,萧山区公证处更名为杭州市湘湖公证处,余杭区公证处更名为杭州市禹航公证处。再加上由省公证处更名而来的杭州市东方公证处和由杭州市公证处更名而来的杭州市国立公证处,所有的公证处统一划归杭州市司法局管理。
  公证处的规模也趋于平衡。原先,杭州城区的公证处,最小的只有两名公证员,最多的有12名公证员,发展不平衡。调整后,所有的公证处都达到6名以上公证员的规模,竞争实力相当。而且,几家公证处的地域分布也更加均匀合理,让各城区的老百姓都能够方便地办理公证业务。